下面来了解一下这四门课程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师经常都会听到说这个需求优先级很高,这个项目很急,这个项目明天就要过,然后每天都被产品和需求追赶,每天不停地忙碌,最后事情越积越多,导致做出来的设计不尽人意,要怎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地发挥设计价值呢?
本课程讲师高度结合自身在腾讯工作的经验,逻辑清晰地列举了五大步骤以及相关方法论来予以解答。一与需求方快速达成设计任务的共识,二制作流程表,有效管理时间和实现自我管理,三,快速构建设计价值观,四做设计的行动派,提高参与度,五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设计规范。每个步骤又通过一小节的课程,详细地讲解了其中的操作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学习本课程,设计师可以在项目紧急的情况下,更有效地把控项目时间,更有效地找到设计方向,建立设计思路,为决策设计方案提供更有利的参考,帮助更有效的团队协同,从而在短时间内高效能地完成任务。想要学习完整课程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免费报名。
https://ke.qq.com/course/377793
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以下情形,第一设计难以开展。当觉得需求有不合理的地方时,很难马上理清楚,导致无从下手设计。第二评审难令各方满意,方案面临反复修改。第三自发的优化方案难以获得产品的支持与认同。这是因为需求分析出了问题。
需求分析做得足够详细准确,方案只会可行或更好,但如果出了问题,方案就是对和错的关系了。本课程分享了一套有助于设计师理清需求,逻辑推导,优化商业策略,指导设计的分析需求方法。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了解需求和推导设计。在具体讲述过程中,导师将两大部分拆解为需求目标、现状分析、设计假设、体验关键四个点,结合不同案例,循序渐进,帮助学员从一开始接到设计需求,然后一步一步地推导到最终的设计方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可以告别和摆脱前面所说的以上三种情形。 想要学习完整课程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报名。
https://ke.qq.com/course/378837
在该门课程里,讲师认为互联网竞争的本质在于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因为产品的商业价值部分取决于用户的粘性和在应用内所消耗的时间。因此设计师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也需要结合人性,找到能吸取用户注意力的切入点,帮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如何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设计?讲师先从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多个商业事件出发,分析总结了能吸引用户用户注意力的三大方向:线性思维,成就满足,感性驱动,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内容型产品背后的商业逻辑。再深入本质,在三大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了影响用户注意力的六种心理模型 :直觉思维、锚定效应,禀赋效应、管窥效应、超级符号、机会成本,通过对比大量不同的案例,让学员深刻而清晰地理解当代商业模式是如何设局,摆弄人心。最后则是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实际的设计案例,向学员展示设计师是如何结合六种心理模型,定位设计发力点,在内容消费场景预埋触发点,有效地攫取用户的注意力。本门课程的关注点是在帮助学员如何找到控制用户注意力的源动力,只有找到真正的驱动用户动机,结合有效的设计表达,才能组成一个真正有效的设计方案。想要学习完整课程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免费报名。
https://ke.qq.com/course/378388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工作和项目中除了提高作图效率和出图的精致度之外,还要思考如何才能发挥设计价值,为产品做出贡献。本课程主要通过讲师在设计上的一些思考,结合案例让大家了解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提升用户自我驱动力,助力产品。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入门认知开始,简单介绍了“用户自我驱动“这个核心概念以及它在现今互联网时代的意义和重要性。讲师认为,用户自我驱动可以理解为不通过规范及强制影响,使得用户自发在特定环境下做出的特定行为,而在互联网的特定场景中,这个特定行为可以定义为分享。如何设计才能让用户按照期望来使用产品并且成为分享产品成为产品“宣传”队? 第二部分,讲师深挖用户驱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介绍了现今互联网常见的六种“驱动模型”:利益驱动、表现欲,内容驱动,沉没成本、PVP模型、好奇心驱动,对应到各个产品和它的运用方式,加深学员对这些模型的理解与掌握。第三部分则是结合自身经验,详细分析了一些由设计主导,结合“驱动模型”,强化用户自我驱动的例子,比如DOV拍摄模块,天天P图青年照等等,融汇贯通,让大家找到设计的价值。想要学习完整课程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下链接免费报名。
https://ke.qq.com/course/378525
新一期的精品课介绍到此结束,如果对课程内容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对于其他课题感兴趣的,也欢迎在评论区提需求。